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燃料电池堆的冷却器及热管理方法,所述冷却器间隔设置于燃料电池堆的电池单元之间,冷却器包括不锈钢基体,不锈钢基体的内部设置有多条贯通的平行流道,平行流道均匀间隔分布,平行流道的内表面涂覆一层催化剂涂层,催化剂涂层的厚度为1~10μm,催化剂涂层包围区域为气体流道。在气体流道的入口以一定速度向高温的冷却器内通入一定温度的反应气体,反应气体经扩散作用进入催化剂涂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吸热,使得不锈钢基体快速降温;经热传导、热辐射,快速给超温的燃料电池降温。本发明提供的冷却器基于化学反应吸热原理,实现燃料电池堆快速降温和温度均衡,而且便于电池堆模块化集成。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式热管理模块及电池热管理系统。该集成式热管理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水泵、加热器和换热器;水泵固定于加热器的一侧,水泵出水口与加热器进水口密封连接;换热器固定于加热器的顶部,加热器出水口与换热器的第一进水口密封连接。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集成式热管理模块。本发明提供的集成式热管理模块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将水泵、加热器和换热器固定集成在一起,省却了连接管路,结构简单紧凑、集成度高且工作可靠性好,通过各部件之间的接口将各部件内的介质流道连通,可实现对动力电池的分时冷却及加热,确保动力电池在设定温度区间内安全高效地工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池包的相变控温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中布置有若干用于放置电池的单元腔,各单元腔之间填充有复合填料,壳体的外侧布置有控温模组,控温模组包括半导体制冷片。设计半导体制冷片与复合填料配合进行温度控制,通过复合填料的吸热或放热可对电池包进行温度控制,通过启动半导体制冷片与复合填料协同工作可对电池包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对电池包灵活控温。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微网系统,包括直流微电网单元、交流微电网单元、双向AC DC逆变器、配电单元以及能量管理单元,所述能量管理单元分别与直流微电网单元、交流微电网单元、双向AC DC逆变器和配电单元通讯连接,所述直流微电网单元与交流微电网单元通过双向AC DC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配电单元与交流微电网单元电连接;所述直流微电网单元包括燃料电池测试单元和储能单元,所述燃料电池测试单元和储能单元的直流接口分别连接在直流母线L1上。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常规电阻型负载将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电能通过热能消耗掉的能量浪费,同时还节省了为给电阻型负载降温设备的额外电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能高效利用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测试单元、辅助系统单元、储能单元、储能双向变流器和能量管理单元,所述能量管理单元分别与燃料电池测试单元、辅助系统单元、储能单元和储能双向变流器通讯连接,所述储能单元分别与燃料电池测试单元和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直流端电连接,所述储能双向变流器的交流端分别与辅助系统单元和外电网电连接,所述辅助系统单元通过管道与燃料电池测试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常规电阻型负载将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电能通过热能消耗掉的能量浪费,同时还节省了为给电阻型负载降温设备的额外电能消耗。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包括电池箱和电池模组,电池箱外布置有:与电池箱的外壁面贴靠固定的金属导热板,贴靠固定于金属导热板外侧面的绝缘内基板,位于绝缘内基板外侧的绝缘外基板,贴靠夹设于绝缘内基板和绝缘外基板之间的半导体热电组件;半导体热电组件包括:由相互交替布置且串联连接的若干个N型半导体和若干个P型半导体构成的半导体串联电路,分别连接于半导体串联电路两端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本申请消除了电池包温控装置存在的漏液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由阳极单板和阴极单板组合而成,阳极单板外侧设置有阳极流场,阴极单板外侧设置有阴极流场,所述阳极单板和所述阴极单板之间的空腔形成冷却剂流场。阳极入口和阳极出口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阴极入口和阴极出口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上下两侧;以及所述阳极入口和所述阴极入口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左右两侧。实现了冷却剂与阴极气体和阳极气体的垂直交叉流动,进而提高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且实现了更好的热管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冷却单元和电池灭火单元;在电池冷却单元中,气冷器将冷却后的气态二氧化碳输出至喷射器进气口,喷射器将由进气口进入的气态二氧化碳和由引射口引射到的气态二氧化碳输入至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将分离后的液态二氧化碳由液道口和膨胀阀输出至电池冷却蒸发器,电池冷却蒸发器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对动力电池包进行冷却降温;在动力电池包内失火时,电池冷却单元停止工作,在电池灭火单元中,气液分离器将液态二氧化碳由液道口和电动阀输出至喷嘴,喷嘴通过喷发液态二氧化碳对动力电池包进行灭火降温。本实施例实现了在动力电池运行冷却的同时,能够对动力电池温热失控进行有效处理。
一些实现提供了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热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基于(i)电子设备的温度和(ii)电子设备的温度变化率来确定感知值。该方法基于所确定的感知值将来自多个不舒适度中的不舒适度与该电子设备相关联。至少一个不舒适度是可动态调整的。该不舒适度指定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单元的最大允许活动。在一些实现中,该不舒适度指定对于电子设备的用户而言该电子设备如何热得不舒适。在一些实现中,来自若干不舒适度中的每个不舒适度与特定范围的感知值相关联。该感知值基于用户可调整的感知模型。该用户可调整的感知模型基于若干热系数常数中的一个。
本文公开了用于包含异构的多处理器片上系统(“SoC”)的便携式计算设备中的能效感知热管理的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实施例。由于该异构的多处理器SoC中的各个处理部件可能在给定的温度,呈现不同的处理效率,因此可以利用能效感知热管理技术(其对各个处理部件在它们测量的操作温度时的性能数据进行比较),以便通过调整针对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电源、将工作负载重新分配离开最低能效处理部件、或者转换最低能效处理部件的功率模式,来优化服务质量(“QoS”)。用这些方式,该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对跨SoC用于处理一个MIPS的工作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量进行优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靶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根据用户定义设计并制造颗粒靶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采用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根据用户定义在构件的指定部位适时注入一定的颗粒增强相,达到靶向增强的目的。本发明实现了颗粒靶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在一次连续制造过程中实现构件不同部位材料和性能的差异化布局,满足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个性化产品的生产要求,制造流程简单、工艺操控性好、相对制造成本低,适合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的用户自定义生产,适应智能制造需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用集成化HMC系统,包括控制板、集成电路和功率板,所述控制板包括HMC模块、AC模块、PTC控制器,压缩机CCU,且控制板与集成电路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板与集成电路之间通过导线相连,功率板上集成有IGBT功率元件,所述IGBT功率元件通过五组导线输出分别连接到冷却风扇、鼓风机、水泵,PTC、压缩机。本发明高度集成的热管理域控制器,有效的减少了线束回路,对线束的轻量化贡献率很高,也减少了整车的ECU零件,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生产设计管理成本,非常适合热管理相对复杂的氢燃料电池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