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客车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安装在客车的裙部安装架上,壳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底板上安装有压缩机、节流阀、换热器,前侧板或后侧板上安装有冷凝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换热器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底板上还安装有液泵,液泵、换热器和设置在壳体外的电池组冷却板构成冷却液循环回路,制冷剂和冷却液在所述换热器中能够进行热量交换。该电池热管理装置通过将制冷剂循环回路和部分冷却液循环回路集成在壳体内,实现了功能整合,提高了装置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并且可拆卸的壳体结构使得装置的检修更加便捷。

  • 控制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涉及控制燃气涡轮发动机来解决空气流畸变。具体而言,提供一种用于响应于燃气涡轮发动机(10)的空气流通路(64)中的空气流畸变来控制飞行器上的燃气涡轮发动机(10)的方法(90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900)可包括(在904处)通过位于飞行器上的一个或更多个控制装置(500)来确定与燃气涡轮发动机相关联的畸变情况(606)。该方法(900)还可包括(在906处)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控制装置(500)至少部分地基于畸变情况(606)来确定对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失速裕度(604)。该方法(900)还可包括(在908处)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控制装置(500)至少部分地基于失速裕度(604)来确定发动机控制参数。该方法(900)还可包括(在910处)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控制装置至少部分地基于发动机控制参数来控制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构件。

  • 一种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液冷式热管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液冷式热管理装置,包括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整体配套设计和多系统集成设计方法,将动力电池制冷系统、强迫通风换热系统、制热系统及控制系统在结构上高度集成,使得本发明可根据环境温度高低、控制温度阈值及电池当前温度值,进行高温环境蒸汽压缩制冷、常温环境强迫通风换热、低温环境液体制热及水泵自循环四种工作模式的自动切换;进而通过与环境温度的自适应及供电频率自调整,使其在满足混合动力机车动力电池热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辅助功率的消耗,同时有效减低了制冷部件的使用频度,提升了制冷系统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了寿命。

  • 一种基于新型热管与储能材料的功率放大器散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型热管与储能材料的功率放大器散热装置,包括高效导热-储热装置、热管理控制装置和辅助散热装置,所述高效导热-储热装置包括功率放大器、T型热管、铝制冷板、储能材料;所述储能材料包括泡沫金属骨架和固体相变材料,所述固体相变材料为石蜡、脂肪烃等复合相变材料。所述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热管理控制器;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风扇底座和风扇;本发明能够将功率放大器产生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导出,并进一步储存到铝制冷板的储能材料中,从而确保功率放大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同时通过将热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的方式,可以减小工作环境对功率放大器散热过程的影响,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 提高稳定显式扩散的性能和准确性

    本发明涉及提高稳定显式扩散的性能和准确性。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和系统可用于模拟物理过程。一种方法包括确定要施加于第一元素的输入通量。该方法包括确定施加通量,该施加通量是可以施加到第一元素而不会引起数值不稳定性的通量的量。该方法包括确定余额通量,余额通量是输入通量与施加通量之间的差。该方法还包括将平衡通量提供给第二元素。

  • 具有电气部件的系统的热管理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气部件的系统的热管理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系统包括外壳、一个或多个电气部件、位于所述外壳上或所述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耦合到所述电气部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热管理电路。所述热管理电路配置为监控所述温度传感器,并且基于监控所述温度传感器使至少第一电气部件减少功耗,从而降低所述第一电气部件的发热量。

  • 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能和热电效应的动力电池自动控制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封装外壳内的电池组模块、重力热管管组、以及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其中,电池组模块包括单节电池、复合相变材料空心圆柱筒、铝基壳;重力热管管组包括多个重力热管;温度自动控制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子模块、以及分布于各个电池子模块中的测温热电偶,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模块包括半导体热电片、均热板、翅片,测温热电偶则用于根据测得的温度调整半导体热电片的正接与反接。本发明通过对其关键模块组件的结构及其设置方式、内部构造、以及各个模块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的问题。

  • 车辆热系统架构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热能管理系统,该热能管理系统被配置成将热能供应到车辆的乘客室。热能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三个热流体回路。第一热流体回路可以包括冷却剂泵,该冷却剂泵使冷却剂循环通过至少车辆电池、车辆的变速器油冷却器和制冷机,使得该冷却剂被配置成选择性地从车辆电池、变速器油冷却器和制冷机传递热能。第二热流体回路可以使油循环通过变速器油冷却器。第三热流体回路可以使制冷剂循环通过至少制冷机和至少一个冷凝器,使得该第三热流体回路被配置成将热能传递到该乘客室。

  •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其包括制冷剂循环线,上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空调模式用分支线,其从制冷剂循环线分支,在空调模式时,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和高压侧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和空调模式用膨胀阀和低压侧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而形成制冷回路;及热泵模式用分支线,其从制冷剂循环线分支,在热泵模式时,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和高压侧室内热交换器和热泵模式用膨胀阀和制冷剂-冷却水热交换器之间循环而形成制热回路,空调模式用分支线和热泵模式用分支线在从制冷剂循环线的分支起点至压缩机之前为止彼此分离且独立,从制冷剂循环线的分支起点至压缩机之前为止的制冷、制热回路彼此分离。

  • 一种带闪发器的具有并联回路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闪发器的具有并联回路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电磁阀、室外换热器、第二电磁阀、第一热力膨胀阀、第二热力膨胀阀、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电池热管理模块、电机热管理模块、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三热力膨胀阀、闪发器以及气液分离器,各组件连通形成第一连通回路、第二连通回路、第三连通回路以及第四连通回路,当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第一连通回路对车内进行制冷,同时通过第二连通回路对电池和电机进行热管理当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第三连通回路对车内进行制热,同时通过第四连通回路对电池和电机进行热管理,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均通过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完成循环。

  •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综合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综合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温度均衡回路、动力电池组常温冷却回路、动力电池组空调制冷回路、动力电池组加热回路、乘员舱空调制冷回路、乘员舱采暖回路、电驱模块冷却回路;动力电池组常温冷却回路、动力电池组空调制冷回路、电驱模块冷却回路和乘员舱空调制冷回路共用一个散热器进行换热,散热器的进口侧管路通过三通阀与电驱模块的出口侧管路连接,散热器的出口侧管路通过第一直通阀连接到动力电池组常温冷却回路或电驱模块冷却回路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集成优化的热管理回路设计,取消了空调系统的冷凝器,减少了前端模块散热器的数量,节省了布置空间,具有降成本、减重量和降能耗的优点。

  • 一种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模块、电驱总成、功率电子器件、电动水泵、膨胀水箱、电动压缩机、储液干燥壶、冷凝器、蒸发器、暖风芯体、液体加热器、电驱散热器、电池散热器、板式换热器,各组件通过管路及设于管路中的四通阀、三向阀、直通阀、膨胀阀连接形成多个分别对动力电池模块、电驱总成、功率电子器件以及乘员舱进行热管理控制的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使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和乘员舱采暖系统共用同一个液体加热器,起到降本节能的作用;充分利用电驱总成和功率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来给乘员舱采暖和给动力电池加热,使整个热管理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改善车辆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