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验车辆的储能单元的主动冷却功率标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旨在解决在风洞环境舱中进行储能单元的主动冷却功率标定试验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加热装置使储能单元的入口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冷却系统以使入口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的方式冷却储能单元;在入口温度稳定于目标温度的情形下,标定冷却系统的参数。通过在加热装置使储能单元的入口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以及冷却系统使入口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的情形下,标定冷却系统参数的方式,可以大致模拟甚至代替在风洞环境舱中进行的储能单元的主动冷却功率标定试验,有效降低开发费用,提高开发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其中,该储能变流器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功率单元,每个所述功率单元均包括:功率装置;电感装置;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功率装置和所述电感装置进行散热,其中,所述功率装置、所述电感装置和所述散热组件组合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储能变流器采用一体化设计,导致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系统,电动机系统(101)具备:第一电动机(10),具有第一转子(11)、第一定子(12)及设于所述第一定子(12)的第一线圈(13);第二电动机(20),具有第二转子(21)、第二定子(22)及设于所述第二定子(22)的第二线圈(23),并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0)分离配置;及导热部件(31),架设于所述第一电动机(10)的所述第一线圈(13)与所述第二电动机(20)的第二线圈(23)之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态全浸式锂电池热管理实验平台,包括:试验箱,为上方开口设置,其内存放有阻燃液,用于放置待试验电池进行试验;温度检测装置,该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液体温度检测装置和电池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外界靠近试验箱的位置上,并与试验箱内连通,用以调控试验箱内的具体温度;信息分析控制电脑,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温度控制装置均与信息分析控制电脑耦接。本实用新型的液态全浸式锂电池热管理实验平台,通过试验箱、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以及信息分析控制电脑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一个试验温度可调的实验平台,有效的对于锂电池热管理进行实验了。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簇,以简化电池簇内布线复杂度,节约成本。该电池簇中的控制柜和各电池模组均称为簇节点;每个簇节点中的第一供电接口和第一通讯接口集成为本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每个簇节点中的第二供电接口和第二通讯接口集成为本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每个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与上一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之间连接的供电电源线、通讯线集成为一条集成线束,每个簇节点的第二集成接口与下一簇节点的第一集成接口之间连接的供电电源线、通讯线集成为一条集成线束。
本申请公开一种NTC芯片电极浆料及使用该浆料的NTC芯片的制备方法,本申请的NTC芯片电极浆料包括采用银包钯粉替换银粉作为导电剂。本申请的银包钯粉末是以钯为基体添加银的二元合金,钯和银可无限互溶,形成连续固溶体,电阻值稳定,室温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在高温下随钯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亦随之提高,在含硫气氛中不变色,不易出现腐蚀老化。采用本申请电极浆料制备的NTC芯片,具有电阻稳定、可靠性强、抗机械振动和耐冷热冲击性能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中的对温度传感器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一致性好、可靠性高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增程器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大循环、发动机外的发动机水套内的小循环以及暖风循环,所述暖风循环包括节温器与暖风机之间的暖风进液管路和暖风出液管路;所述暖风进液管路外套设有橡塑保温管。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液吸收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的余热,实现对未启动的增程器的预热,改善了增程器的启动性能,同时,收集发动机和发电机运行时的热量,用于向车厢内提供暖风,且在暖风进液管道上套设有用于保温的橡塑保温管,保证了水温的稳定性,改善了暖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属于动力电池领域。所述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系统包括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箱体、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高低压接插件及线束;其中:多个所述电芯与保护电路板构成所述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线束、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构成电池,电池外设置有电池箱体,电池箱体上设置有高低压接插件。本发明通过传热,将电芯的整体温度提升,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检测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状态来确定整个电池系统的状态,并根据它们的状态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对应的控制调整和策略实施,实现对动力电池系统及各单体的充放电管理以保证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电池包壳体;在电池包壳体的底部连接的多个电池模组;在电池包壳体的上部的一端设置的电池包进风口,且在电池包壳体的上部的另外一端设置的电池包出风口;其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有空腔;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有散热风管,且散热风管的上端与电池包进风口连接,散热风管的下端与空腔相贯通;电池模组内部的电芯之间具有空隙。本发明通过将散热风管上端与电池包进风口连接、下端与位于电池模组底部的空腔贯通,使空气从电池模组底部进入,穿过电芯之间的缝隙,再从电池模组上部吹出,从而提高了空气与电芯之间的热交换率。
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牵引电池组件。所述牵引电池组件可包括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阵列。热板可设置在电池单元之下并被构造为与所述电池单元热连通。所述热板可在热板内限定多个通道构造。通道构造中的每个通道构造可与电池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单元对应并可包括在热板的同一侧部上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室可与入口连通,出口室可与出口连通。通道构造和入口室和出口室可被布置为使得离开入口室的流体通过出口进入所述通道构造,离开出口的流体进入出口室而不进入通道构造中的另一通道构造的入口中。
公开了一种牵引电池组件。一种用于车辆的牵引电池组件包括堆叠在托盘上的电池单元阵列。所述电池单元阵列限定相对的纵向侧和相对的横向侧。第一L型部件和第二L型部件连接到所述托盘。所述部件中的每个包括端壁和侧壁,所述端壁和侧壁一体地形成以限定大致90°的拐角。第一L型部件和第二L型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侧壁中的每个被设置为邻近纵向侧中的一个,端壁中的每个被设置为邻近横向侧中的一个,以形成围绕所述阵列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敞开的顶部和敞开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热管理装置、电池包及车辆,该电池包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循环单元、进口结构以及出口结构,所述循环单元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及汇流管,所述第一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导热板内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汇流管内设置有汇流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入口相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入口端与所述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出口端与所述出口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与所述汇流流道的出口相接。该电池包热管理装置通过同一结构实现了电池包的冷却和加热,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占用少、成本低及重量轻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