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通过液冷的方式来调节电池系统最佳工作温度范围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容纳腔体和动力电池模组,电池容纳腔体设置为中空腔体,所述动力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电池容纳腔体中,还包括有为动力电池模组散热和加温的冷却液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动力电池模组集成固定在电池容纳腔体中,通过冷却液循环机构对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或者加温,能实现动力电池模组在极端高温工作时可以迅速散热;在极端低温环境工作时迅速升温,使动力电池模组位置在安全的温度区间工作,提高动力电池模组的工作效率,延长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电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属于电动车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会降低电动车的行驶里程的问题;包括电池子系统和PCM子系统;电池子系统包括电池和电池热交换器;电池与电池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通;PCM子系统包括第一外部热交换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水泵连通,水泵与PCM存储器通过管道连通,PCM存储器的输出端分别与PTC加热器和第一内部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通,第一内部热交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PTC加热器和蓄池液连通,蓄池液分别通过管道连通在第一外部热交换器的输入端及第一外部热交换器的输出端与水泵之间;降低了电动车电池热管理的能耗,增加了电动车的行驶里程。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膨胀水箱共享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机水路;电池水路;混水支管,位于所述电机水路和所述电池水路之间;回水支管,位于所述电机水路和所述电池水路之间;膨胀水箱,包含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和排气管;其中所述排气管连接到电机水路,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到电机水路,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到所述电池水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利用共用的膨胀水箱同时为电机水路和电池水路提供储液排气功能,降低冷却液的容量和重量,节省安装膨胀水箱所需的结构和安装支架,还降低了整车重量和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式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基于增程式电车热管理系统,既实现了发动机及电机的余热回收,同时又可将发动机余热或电机余热按需求分配至电池包和 或驾驶舱,最大限度上的回收电机及发动机的余热用于电池包及驾驶舱的制热,减小PTC加热器的能耗;同时给电池包及驾驶舱供热时,通过控制电子水泵三的转速,可实现电机余热或发动机余热不同配比的分配到在电池包及风暖芯体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源安全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和车辆,根据车辆运行场景的危害致因获取安全模型和安全监控目标;根据所述安全监控目标检测动力电源监测要素的监测参数;根据获取的动力电源监测要素的监测参数值,确定安全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车辆动力电源的安全监控,保障不同运行场景下动力电源系统的安全,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恒流充电电流自动调节应用方法,包括充电阶段跳转电流响应过程、充电效率提升电流响应过程以及充电终止电流响应过程,所述充电阶段跳转电流响应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判断阶段响应条件温度和电压是否为真;步骤二:以非充电终止条件下,若步骤一内的条件成立,则进入充电阶段跳转电流响应过程;充电阶段跳转电流响应过程采用PI控制模式,达到了阶段电流线性缓升缓降的目的,解决了电流阶段跳转带来的脉冲冲击对电池健康状态的影响,充电效率提升电流响应过程采用PI控制模式,对阶段目标请求电流进行优化,在满足负载电流需求的同时,使电池包充电效率始终保持最大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箱体、泵体及制冷循环组件,制冷循环组件包括首尾串联的压缩机、冷凝器、板式换热器及压力膨胀阀,板式换热器用于与冷却液换热,泵体与板式换热器连通,泵体用于将冷却液输入电池包,压缩机设于箱体内,压缩机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及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及第二缓冲件相对倾斜设置。上述电池热管理系统,泵体与制冷循环组件可配合对电池包降温,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相对倾斜设置,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均可起到缓冲作用,且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可对冲,减小压缩机的振动幅度,则上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可持续提供对电池包的降温,工作的稳定性较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热管理方法和氢能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主路、电池冷却液冷却支路、加热支路以及换向装置;主路中连接有电池包;电池冷却液冷却支路中连接有第一水泵和冷却器,冷却器与空调压缩机、空调蒸发器、电磁阀和空调冷凝器形成电池冷媒冷却回路,冷却器处于不运行状态时,电池冷却液冷却支路与主路形成电池回路,冷却器处于运行状态时,电池冷却液冷却支路与主路形成电池冷却液冷却回路;加热支路中连接有加热装置和第二水泵;换向装置连接于加热支路中,用于使加热回路在连通状态和截断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整车在不同环境下的电池包进行充分保护,提升整车安全性。
本公开涉及一种带有气候控制的前行李厢的电动化车辆及相应方法。一种示例电动化车辆包括: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被配置为使流体循环以对电池进行热调节;前行李厢;以及阀,所述阀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允许来自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流体对所述前行李厢进行热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氢能汽车,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暖风回路、燃料电池支路以及第一换向装置;所述暖风回路中连接有加热装置、第一水泵和暖风芯体、在所述暖风芯体旁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燃料电池支路连接有燃料电池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换向装置连接所述暖风回路和燃料电池支路,用于使所述燃料电池支路串联至所述暖风回路中、或使所述暖风回路连通。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集成式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使各回路间能量充分利用,降低整车能耗,提升整车续航里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 碳纳米管杂化气凝胶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芳纶 碳纳米管杂化气凝胶薄膜包括连通的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以及覆设在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上的疏水层,所述三维网络状多孔结构由芳纶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相互搭接形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分散液、芳纶纳米纤维分散液混合形成混合分散液;并施加于衬底上,再转移至凝固浴,经溶胶-凝胶置换形成杂化凝胶薄膜,再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杂化气凝胶薄膜,最后以疏水树脂溶液浸润,获得芳纶 碳纳米管杂化气凝胶薄膜。本发明的杂化气凝胶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和疏水性能,以及优异的焦耳热效应和电磁屏蔽性能,可应用于智能薄膜、个人热管理、可穿戴电磁防护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度与疏水性可调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制法及应用。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具有连通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其透明度为20~95%,与水的接触角为0~158°,孔隙率为80~99 9%,比表面积为100~2000m2 g,热导率为0 010~0 030W (m*K),直径为10μm~3mm,长径比大于10。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包含具有多功能基团的线性有机硅氧烷聚合物的纺丝溶液;采用湿法纺丝法,将所述纺丝溶液注入碱性凝固浴,获得二氧化硅凝胶纤维,再进行干燥处理,获得所述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本发明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纤维热导率低,具有可纺性,透明度可调,疏水性可控,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