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商务网-热传散热产品智能制造信息平台
信息列表
  • 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该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包换热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第一开关阀和第一板式换热器,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所述电池包换热系统换热,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经由选择性导通或截止的电池加热支路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经由电池加热回流支路与第一开关阀的出口连通。由此,除了实现车内制冷及制热的需求,还具有电池冷却及加热的功能,使电池始终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池充放电效率、续航能力及使用寿命。

  • 应用于大功率激光设备的蓄冷式热管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功率激光设备的蓄冷式热管理装置,包括:蓄冷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三层套管,三层套管包括由内至外套设并相连的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分别用于储存制冷剂、蓄冷剂和载冷剂;制冷装置,其与内层管相连通,且制冷装置用于对制冷剂制冷,内层管中的制冷剂与中层管中的蓄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完成相变过程,蓄冷剂由液态变为固态,完成冷量的储存;供液循环装置,其与外层管之间相连通,且供液循环装置用于将大功率激光设备产生的废热通过载冷剂传递至蓄冷装置,蓄冷剂与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并释放冷量。

  • 车辆用热管理模块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用热管理模块及其工作方法。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包括柱塞机构,柱塞机构对应出口管道配置。柱塞机构包括伸入对应的出口管道的内部的柱塞,柱塞被设置成能够沿着该出口管道的轴线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第一极限位置时柱塞使得出口管道完全关闭且与出口管道之间实现静态密封,在第二极限位置时出口管道完全打开且介质经由出口管道流出的流量最大。这样,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的柱塞实现对介质经由出口管道的流量的控制并且该柱塞能够与出口管道静态密封。这样,该车辆用热管理模块所实现的静态密封对振动的敏感程度较小、对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参数要求较低、泄漏风险也较小。

  • 基于相变材料的电动汽车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及基于相变材料的电动汽车整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属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冷凝器、空调管路、第五换向阀、节流阀、蒸发器、第六换向阀、风扇、电机液冷管路、电池液冷管路;其中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为二位六通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均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系统中的工质定为沸点53℃的全氟己酮。本发明具有四种工况,在满足电池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性能的同时,辅助空调的制冷和加热,充分利用了电机余热;本发明既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也适用于混合电动汽车。

  • 一种新型的圆柱形锂电池热管理结构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圆柱形锂电池热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一个或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金属导热柱、金属换热板;圆柱形电池单元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由壳体包裹。壳体呈圆环柱结构,金属导热柱位于圆环柱结构中央的中空区域处。金属导热柱两端与金属换热板装配相连。本发明提供的电池热管理结构在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时可以将电芯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导热柱传至金属换热板,并凭借金属换热板表面的空气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作用实现散热功能。在零度以下低温时,通过热空气与金属换热板之间强制对流换热,进而通过金属换热柱将热量传至电芯,实现加热功能。

  • 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涉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属于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电池电机集成热管理系统包括储液罐、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泵、冷却机构、节流阀、汽车电机液冷机构和汽车电池液冷机构;系统中的工质沸点53℃的全氟己酮;第一换向阀为二位六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左右两个油道;第二、三换向阀为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设有左右两个油道。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低温时可有效利用电机热管理系统的热量,节约了电池加热的成本;在温度较高时通过相变材料的相变,有效控制电池的温升和避免电池过热。本发明既适用于纯电动汽车,也适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 一种单通道密封连接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通道密封连接装置以及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所述单通道密封连接装置,包括:法兰接头、温度传感器、第一快插接头以及第二快插接头,所述第一快插接头与所述法兰接头的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快插接头与所述法兰接头的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集成于所述第一快插接头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快插接头内流通的液体的温度,所述第一快插接头和所述第二快插接头分别用于与外部水管上的对配阴接头相互插合。

  • 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电压调控策略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液冷模块和热电模块,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的置冷端与电池接触,热电模块的热端与液冷模块接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热电冷却耦合液冷的电压调控策略,电池与热电模块相连,热电模块与液冷模块相连,控制热电模块的差值电压在液冷模块冷却液流动方向上依次增大。本发明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相比于单纯液冷,电池低温温升和高温温降都可以得到极大改善,极大程度上稳定了电池组模块的温度,且这种制冷和加热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汽车空间的有效合理利用。本发明的电压调控策略能够减小冷却液中温度梯度对热电模块制冷性能的影响,大大减小了电池组间温差。

  • 一种双层客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客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装置和电池冷却装置,空调装置设置在双层客车背部的空调室内,电池冷却装置设置在双层客车内部;空调装置包括第一制冷剂循环回路和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和冷却液循环回路在换热器处耦合,制冷剂和冷却液在换热器中能够进行热量交换。本实用新型将空调装置设置在双层客车背部的空调室内,避免了双层客车高度的增加,减轻了由于限高对于双层客车造成的出行限制。通过在传统的空调装置中设置与冷却液循环回路耦合的第二制冷剂循环回路,无需再使用单独的电池热管理机组,节省了成本且更便于维护。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右侧设有操作箱,所述盒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位于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所述上壳体右侧、下壳体右侧分别设有连接管,所述上壳体底侧挖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下壳体顶侧挖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下壳体内壁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上壳体内壁两侧分别等距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内壁上分别等距设有通孔,所述电池本体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放置槽内腔顶部、第二放置槽内腔底部固定连接,能够增加电池本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对电池加快散热,能够加快电池本体散热效率,使散热效果更加的全面。

    2020-05-19 00:00:00 #任李菲阳 #任李菲阳
  • 一种加热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涉及电动汽车领域。该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位于同一循环回路上的水箱、电子水泵和电池包;所述水箱的外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扇和发热仓,所述发热仓包括一鼓包,所述鼓包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发热仓。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在寒冷条件下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充放电能力,导致整车续航低或充电时间长的问题,提升车辆的品质和用户的体验,改善车辆的电池的利用效率。

  •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平板厚膜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平板厚膜加热器,属于加热器领域,所述加热器包括基板层和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设置在基板层上,还包括电阻层、导体层、玻璃层和NTC层,所述电阻层和导体层均设置在介质层上,且电阻层和导体层在同一层面上,所述导体层连通电阻层,所述玻璃层设置在电阻层和导体层上,所述NTC层设置在玻璃层上并与导体层连接。通过设置了NTC层,从而使得更好的检测加热器的温度,使得温度的监测控制精度更高,同时印刷多层介质层,使得绝缘的效果更好,并且设置的基板层比介质层和电阻层均大,从而可以形成更好的散热,更好的实现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