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保温壳体、二次电源、电热装置、燃料混合室、液泵、气泵、燃料电池电堆和水热管理装置,二次电源能够在燃料电池系统启动时为系统提供所需要的电能,待系统运行后反向为其充电,并在燃料电池发热时作为电能储存装置,燃料电池电堆是以甲醇水溶液为燃料,利用其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其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通过由外部供给的氧气与甲醇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发电,具有燃料洁净环保、电池结构简单、高比能量等特点,本系统通过将燃料电池的废热变废为宝,将耗电的传统风冷装置,改为系统保温循环散热,将燃料电池的热能储存,并进行利用,最终实现在低温环境下可长时间储存使用。
描述一种用于确定电蓄能器的热管理系统的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电蓄能器具有至少一个电蓄能器单元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电蓄能器单元处于热接触的至少一个冷却板。该方法包括步骤:a)基于电蓄能器单元的所确定的第一温度值来计算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电蓄能器单元的第二温度值;b)基于电蓄能器单元的所确定的第一温度值来计算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电蓄能器单元的第三温度值;c)至少基于所计算的第二温度值和所计算的第三温度值来确定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电蓄能器单元的所述热管理系统的状态,其中所述状态包括所述热管理系统的热缺陷。此外描述一种相应的设备、相应的电蓄能器单元、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和相应的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及其热管理方法,包括电池箱以及排列在电池箱内的多个电池组,所述的电池组由多个圆柱形电池顺序排列形成,相邻的两个电池组间隙之间均穿插有带孔隙的泡沫铜条,所述的泡沫铜条与电池表面部分接触,所述的电池箱内充有导热阻燃油,电池箱具有进口和出口;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电池箱的进口通入热态的导热阻燃油,与电池表面及泡沫铜条进行换热,以实现电池组的预热,从而保证电池组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温度范围内;当电池处于高温时,通过电池箱的进口通入冷态的导热阻燃油,冷态的导热阻燃油从电池箱进口不断流入,与电池表面及泡沫铜条接触换热后,从电池箱的出口流出,将电池热量带走,使电池组温度降低。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呈空间阵列分布在锂离子电池内外;处理器,分别与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换热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锂离子电池所在空间的温度;当所述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换热装置工作对所述锂离子电池进行降温。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呈空间阵列分布在锂离子电池内外的多个温度传感器,从三维角度对锂离子电池及其周围一定空间上对锂离子电池的温度进行检测,方便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温度控制手段。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其中,系统包括电池箱体及液冷管总成,液冷管总成包括:进液集管、循环管及出液集管;电池箱体中部横向设置有隔板,并在隔板第一侧开设有电池收容槽,隔板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向电池收容槽凸出;电池箱体的第二侧开设有液冷槽,液冷槽包括:相通的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第一槽部的位置适配于折弯部,且第一槽部的高度高于第二槽部;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收容于第一槽部,循环管收容于液冷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管总成的进液集管及出液集管皆集中收容在第二槽部,占用空间小,使得电池收容槽可以放置更多的动力电池,提高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控制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包括箱体,该箱体内部设有若干电芯单体以及至少一用于电池热管理的热传递组件,上述热传递组件包括若干导热袋包和若干连接管,若干上述导热袋包间隔排列设置,且相邻两导热袋包之间通过至少一上述连接管相连通;相邻两导热袋包之间夹设有一上述电芯单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导热袋包可与变形的电芯单体相紧贴,解决了变形的电芯无法传热的问题,使箱体内部的电芯能够有效散热,降低了电池过热引起的各种风险,热传递组件与电芯单体为分体设计,便于对现有电池进行改装。
本申请公开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换热管,所述第一集流件分隔成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集流部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一出口形成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二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形成第二换热单元。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该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所述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用于设置于汽车的空调箱内,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的控制,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能够相互连通工作也可以相互独立工作,通过第三换热器实现电池的冷却与加热,该热管理系统通过三通比例调节阀调节支路冷媒的流量比例,进而调节乘员舱和电池的制冷量的比例分配。
本公开提供了“车辆热管理流控制总成和流控制方法”。一种示例性车辆总成除了其他之外包括入口管道,所述入口管道开向货厢的侧面内的管道开口。所述入口管道被配置为将空气流传送至管理牵引电池的热能水平的热交换模块。流控制结构相对于所述管道开口移动,以选择性地限制或允许所述空气流通过所述管道开口进入所述入口管道。一种流控制方法除了其他之外包括选择性地阻挡管道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以调整移动通过所述管道开口进入入口管道的空气流。为了管理牵引电池内的热能,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设置在货厢的腔室内的热交换模块处交换所述空气与另一种流体之间的热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运载器能源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压缩机和制冷涡轮;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与高速运载器的发动机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通;压缩机的输出端与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制冷涡轮的输入端连通;制冷涡轮的输出端与高速运载器的舱室连通;高速运载器的油箱与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通;第二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入端连通;第一空气-燃油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发动机连通。本发明能够提高机载燃料热沉的利用率。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多功能人体热管理膜,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抗紫外和热管理功能的生物质膜材料,具有双层结构,由金属铝或分级LDHs纳米片金属铝包覆的生物质纤维和棒状结构的ZnO包覆的生物质纤维组装而成,其中,所述生物质纤维直径10~50 μm,所述棒状结构的ZnO的尺寸为100~200 nm。通过巧妙地改变膜内层的红外发射率实现人体热管理,选用氧化锌纳米棒作为抗菌和防紫外辐射材料。该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可控,外部结构有序排列纳米棒增加表面粗糙度,内部由光滑涂层向多级LDHs粗糙表面改变实现了从保温到散热性能的调节,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抗菌、透气性和柔韧性,可用于人体热管理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用集成化FCU系统,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控制板和功率板,所述控制板包括FCU模块、升压DCDC模块、HCU模块和热管理系统模块,且控制板与监测及电路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板与监测及电路单元之间通过导线相连,且功率板包括IGBT功率元件和水泵继电器,所述IGBT功率元件分别有两组导线输出连接有节气门和氢瓶阀。该燃料电池汽车用集成化FCU系统,集成燃料电池FCU、升压DCDC、供氢系统HCU、热管理系统的四合一控制系统,高度集成的动力域控制器,有效的减少了线束回路,对线束的轻量化贡献率很高,也减少了整车的ECU零件,降低了动力系统的生产设计管理成本,可以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